大家都知道,乡试的竞争最为复杂。
有的时候,未必只看能力。”
赵世衡说这句话的时候,他下意识的看了佟妍一眼。
他的这位朋友,明显就是排名与实力不相符。
赵世衡也能了解,佟家为什么会这样做?
乡试的排名,只要不是第一,一般情况下影响不大。
佟家这样做,那就是打造出一个女天才的人设。
太子苏蜀迎娶一位天才的太子妃,她对于太子的事业帮助很大。
帝国的贵族有样学样,喜欢娶天才,不再奉行女子无才便是德。
佟妍只要人设立起来,佟家想要联姻一个实力雄厚的贵族,阻力会降低很多。
她现在的人设就快立起来,连自己都相信了。
赵世衡继续说道:“想要科举更轻松一些,今年就要考上。
拖到明年,富裕的地方,乡试的难度会大很多。贫穷的地方,乡试难度也会升高。”
黄达听到赵世衡这样说,他不解的问道:“这种情况不对?
怎么都会升高,应该是一升一降。”
佟妍鄙视的看了一眼,大大咧咧的说道:“这还不简单,富裕的地方,那都舍得培养孩子。
当地士子的水平,必然要高一些。
更何况那些科举移民通常都是背景深厚,他们回到老家,就会安稳的科考吗?
至于穷地方,乡试的录取名额要照顾某些人。
现在这些人走了,形势必定会更加严格。
显而易见的事情,明年科举乡试会更加困难。
大家都全力以赴,今年考上进士,要不然又是蹉跎的一年。”
赵世衡带头鼓起掌,高兴的说道:“佟妍说得很正确,但大家也不用太悲观。
明年会很严厉,等这项制度在三五年后步入正轨,那就不会出现这么多问题。”
很多士子听到这个消息,他更加的沮丧。
今年不成功,那很可能就蹉跎三五年。
赵世衡话音一转,道:“剩下的改革,对于某些人很不利,但有利于大部分人。
朝廷的科举改革,基本的宗旨就是照顾大多数人。
最重要的就是进士名额分配,不再限制每个行省的最多人数。
举个极端点的例子,某个省份全是天才,占据了科举的前二十名。
但因为名额限制,哪怕是上了总榜,受限于名额,也只能录取前面的人。
这个政策有利于富裕行省的士子。
富裕的地方,才能把更多资源投入到教育,人才会更多。
随着各省名额的取消,只要是水平能登上总榜的人,都会取得进士名额。
哪怕一个省占了三十名,那也是这个省有本事。
科举科目的浓缩,这对于大家都有利。
大家都参加过科举,一门科目耗费的经历,大家都能了解个大概。
现在科举只考三科,大家就能全力以赴,考好这三科。”
他们的心情,随着火车哐切哐切的声音,在不断的跌宕起伏。
开始还以为科举改革是针对他们这些普通人,经过赵世衡的分析,这些人发现科举改革对他们更有利。
这一路火车的速度非常快,赵世衡详细给众人讲解这次的科举改革。
他最后说道:“这些内容只是我自己的见解,可能有谬误之处。
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任务,那就是抓紧调整自己的状态,迎接十月初十的科考。”
赵世衡感觉极度口渴,他喝着佟妍递过来的白开水。
正在这时,火车的汽笛声响起。
燕京火车站到了,他们这次的旅途到达终点站。
南洋的士子们从火车站四散而去。
有人投奔京城的亲友,有人前往已经提前定好的客栈。
赵世衡正在向火车站的工作人员打听,哪里有较为便宜的客栈。
佟妍突然走到他身边,邀请道:“我爹给我在客栈订了一层楼,害怕其他的人影响我备考的状态。
朝廷这次突然改变科考内容,我对于历史了解的不太深。
请赵兄为我补习一下历史,学费就是这几天的住宿费。”
赵世衡思考片刻,他就答应下来。
他知道朝廷为了让待考的士子休息好。
允许士子们考完一科,就从贡院中出来。
这样一来,住在安静的地方与住在嘈杂的地方,是否能休息好。
那与科举能取得好成绩密切相关。
以他兜里这些银币,在京城根本找不到好地方。
佟妍作为朋友,给他一个台阶,赵世衡不能继续端着。
他从吃百家饭那天起,就知道生存和前途,那是比尊严更重要的东西。
他们乘坐汽车,前往定下来的客栈。
赵世衡下车看到客栈的位置,他就知道这是自己住不起的客栈。
这里距离科举考试的贡院,只有五百多米的距离。
他看到客栈中的人,穿着都是绫罗绸缎,这些人全是大富之家。
令赵世衡意外的情况,那就是这些人,看着穿着朴素的他,没有一个人露出不屑的眼神,或是出声嘲讽。
佟妍与客栈的掌柜子接洽,办理入住客栈的手续。
一位穿着绫罗绸缎,二十多岁的大胖子,他肥头大耳,长得很是富态。
“这位兄台,是南洋哪个地方的乡试三甲。
我是苏州袁志旭,大家交个朋友。”
赵世衡很是诧异,问道:“袁兄,你怎么知道我是乡试三甲。
在下吕宋赵世衡。”
袁志旭一抱拳,他更加恭维道:“原来是吕宋甲一赵世衡赵兄。
赵兄的这一身衣服,明显不是富贵之家。
能住得起青云客栈,都是大富之家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